节能

Energy Conservation

主管:
辽宁省重要技术创新与研发基地建设工程中心
主办:
辽宁省科学技术情报研究所
辽宁省能源研究会

办:
辽宁省科技情报学会

地址:
辽宁省沈阳市浑南区朗月街2甲号
发行:
根谷传媒(沈阳)有限公司
地址:
110034 沈阳市和平区兰州北街46号


主编:董媛媛
责任编辑:苏蔚 王颖 
新媒体运营:孙畅


广告总代理:
根谷传媒(沈阳)有限公司

国内统一连续出版物号:
CN 21-1115/TK
国际标准连续出版物号:
ISSN 1004-7948
邮发代号:8-150
广告经营许可证号:2101001500026
出版日期:每月25日出版
每期定价:25.00 元

 


建筑行业节能

  • 中庭形状及热源参数对热羽空间分布影响研究

    关溢博;刘洋;

    基于相似性原理,利用盐水实验在不同几何形状中庭模型中探究不同源参数对空间中热浮力分层分布的影响,分析仅基于初始分层建模的热分层与实际热分层在中庭内分界面位置的区别和联系。结果表明,源参数越小,热分层在更短的无量纲时间内接近底部;不同几何形状中庭内部热分层存在不同发展策略,方形中庭在热分层发展前期,分界面位置更靠近底部,但随着时间推移,其热分层发展逐渐与圆柱形中庭趋于一致。

    2025年04期 v.44;No.511 1-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42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源热泵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空调系统中的应用分析

    刘展利;邰传民;

    以某高校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作为研究对象,采用鸿业全年负荷计算及能耗分析软件HY-EP5.0,对该建筑全年逐时冷热负荷与3种不同冷热源的空调系统的综合能耗进行计算以及经济性分析。结果表明,在被动式超低能耗建筑中,地源热泵系统在空调运行能耗方面,相较于冷水机组+市政热源系统以及空气源热泵系统,节能率分别可达32.4%和37.3%,费用节约率分别可达5.3%和12.1%。

    2025年04期 v.44;No.511 7-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410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平顶单层民居建筑能耗模拟及供暖节能优化方案研究

    桑蔓;

    以兰州地区某平顶单层民居建筑为分析对象,设置围护结构和室外温度相关参数,利用DeST-h软件模拟其冬季采暖热负荷,并设计太阳能辅助空气热源泵地板辐射供暖系统优化方案。结果表明,该建筑冬季采暖逐时热负荷为846.7~4 980.4 W,单位面积热负荷为11.20~65.88 W/m2;太阳能集热器面积应为25 m2,生活热水负荷为222 W。该优化方案可以明显降低建筑能耗,具有良好的节能效果和推广价值。

    2025年04期 v.44;No.511 11-1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35K]
    [下载次数:1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源热泵系统在医院建筑设计中的应用研究

    秦玉强;

    以实际项目为研究对象,介绍项目所在地的气象条件和地质条件,阐述项目的负荷特点、地源热泵系统组成、管井布置、系统装机容量等设计方案,并对系统的运行费用、节能环保效益进行测算分析。结果表明,全年能耗费用约为245.88万元,每平方米能耗费用约63.33元。与常规能源系统相比,静态投资回收期约为9.77年,年节省电费约48万元,减少碳排放约565.2 t。该研究能够为医院建筑设计提供参考,也为其他类似项目提供参考,进而推动地源热泵技术的广泛应用。

    2025年04期 v.44;No.511 14-1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22K]
    [下载次数:3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江苏地区办公建筑设计节能潜力分析

    徐卫荣;夏卓平;徐璐;

    基于不同规模的设计办公项目案例,选取江苏地区典型城市的室外气象参数,对办公建筑节能潜力进行分析,并通过提高风冷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全年能源消耗效率(APF)、降低室内照明系统功率密度和设置屋面光伏发电系统等措施进行优化。结果表明,江苏地区办公建筑平均本体节能率为73.81%,平均综合节能率为74.58%。

    2025年04期 v.44;No.511 18-2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54K]
    [下载次数:1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交通行业节能

  • 基于现场实测的夏热冬暖地区地铁车站磁悬浮直膨空调机组系统性能研究

    潘雷刚;张强杰;卢珍;夏兵;栗雪微;靳蒲浩;刘锐;门晓龙;

    为评估夏热冬暖地区直膨机组及其制冷系统的能效水平,对位于夏热冬暖地区的佛山市某地铁车站磁悬浮直膨空调系统进行现场测试。结果表明,在典型工况下,该站磁悬浮直膨制冷系统的实测能效达到6.1,较国内普遍水平明显提升,故初步判断磁悬浮直膨空调系统应用在夏热冬暖地区效果较好。

    2025年04期 v.44;No.511 21-23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5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地铁高效制冷机房的整体控制运行策略研究

    蒋正飞;艾江甫;纪颖;于德涌;王珩;彭同哲;

    以深圳某地铁站点为研究对象,利用自研专利软件对负荷、运行方式、控制策略、能耗等进行数据收集并深入分析,并以空调主机特性曲线为基础,根据负荷变化及温度需求,结合全变频控制系统及平台模拟预测,实时调整策略的综合方式,提高系统能效。结果表明,全变频相较于仅冷冻水泵变频能效提高11%,冷却侧进出水温度降低1℃,能效提升3.7%。

    2025年04期 v.44;No.511 24-2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55K]
    [下载次数:1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石油石化节能

  • L气田压裂返排液水质特性分析及循环利用研究

    杨航;

    研究L气田压裂返排液的水质特性及循环利用,分析返排液中各离子含量、悬浮物浓度及pH值等特性,采用沉降、化学药剂等前处理方法,使其水质达到复配压裂液标准,并通过实验评价返排液配置压裂液对表观黏度、破胶性能、防膨率、悬砂性能及界面张力的影响。结果表明,返排液复配的比例越高,对压裂液表观黏度的影响越大,黏度降低的比例越大;为确保现场施工压裂液表观黏度稳定,返排液复配比例不应高于25%。

    2025年04期 v.44;No.511 28-3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92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油田注汽锅炉用燃烧器低氮改造分析

    王飞;陈广见;张磊;李昱靓;蒋弘;尚军祥;

    为实现注汽锅炉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浓度降到50 mg/m3以下的目标,在不降低在用油田注汽锅炉主要性能参数的情况下,将原有燃烧器更换为采用耦合燃料分级、烟气内循环、烟气外循环、多喷嘴火焰等技术的低氮燃烧器,并满足注汽锅炉连续安全可靠运行的使用要求。结果表明,采用复合低氮燃烧技术的燃烧器,在满足注汽锅炉的运行要求下,可以使注汽锅炉的氮氧化物的排放浓度降至30 mg/m3以下,达到了预期的改造要求。

    2025年04期 v.44;No.511 32-3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7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可再生能源

  • 基于LBM方法的天然气水合物分解影响因素分析

    吉梦霞;侯红;巩少鹏;张华;

    采用格子玻尔兹曼多相模型,模拟天然气水合物分解过程中的气液相流动,通过Kim-Bishnoi模型实现动力学分解,结合VOP固相表面更新方法,描述分解过程中相界面的演变规律,并分析不同的多孔介质结构、水合物赋藏方式、边界温度、降压幅度对天然气水合物分解的影响。结果表明,多孔介质的孔隙率越小,则越不利于水合物的分解,当孔隙率低于50%时,该影响更加明显,故考虑采用降压-助热联合开采的方式;水合物呈包裹状态更易分解;边界温度越高,越有利于水合物分解;降压幅度对单个天然气水合物的分解影响较小。

    2025年04期 v.44;No.511 36-4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620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工况参数研究

    刘东升;

    基于吉布斯自由能最小化原理,对乙醇水蒸气重整制氢进行模拟,分析温度、压力及水醇比对重整反应的影响。在温度为100~1 000℃、压力为0.1~9.0 MPa、水醇比为1~10的条件下,研究H2、CH4、CO2、CO的平衡物质的量。结果表明,在研究选取的条件下,根据H2产量以及经济效益和能源效率,得到反应的最佳工况为温度为700℃、压力为常压、水醇比为7。

    2025年04期 v.44;No.511 41-4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413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节能基础科学

  • 基于EBSILON的1050 MW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运行优化

    张伟;李书慧;王东雪;刘红林;吴洁;陈珣;

    采用EBSILON软件,建立1 050 MW燃煤机组烟气余热利用系统性能模型,获得运行调节参数的单因素敏感度特性;基于遗传算法,考虑运行约束条件,以标准煤耗率最低为目标,获得不同环境温度下调节参数的优化规律。结果表明,增大旁路烟气分流系数以及旁路低压省煤器工质流量,会使热经济性增加,但安全性降低;增大低温省煤器循环水量,对热经济性影响较小,但受热面安全性明显提高。多参数协同优化时,随环境温度升高,最佳的旁路烟气流量、旁路高压省煤器、旁路低压省煤器分流系数均升高;余热利用系统节能效益提高,相较于原运行方式,节煤率最大增加约0.71 g/kWh。

    2025年04期 v.44;No.511 46-5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813K]
    [下载次数:4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凹腔结构对正丁烷部分预混燃烧特性的影响

    王帅帅;黄新杰;丁海龙;尹志鹏;赵曰心;

    搭建凹腔燃烧器中正丁烷部分预混燃烧实验装置,研究不同的一次空气系数、凹腔深度对燃烧器壁面温度、火焰结构、烟气排放等的影响。结果表明,凹腔深度对燃烧特性的影响较大,在相同的一次空气系数条件下,随着凹腔深度的增加,火焰高度先变大后变小,火焰最高温度增加,出口壁面温度减小,烟气中CO含量减小;在相同的凹腔深度条件下,随着一次空气系数的增加,火焰向燃烧器出口收缩,出口壁面温度减小,CO含量减小;凹腔深度从1 mm增加到2 mm时,火焰吹熄极限拓宽,从2 mm增加到3 mm时,火焰吹熄极限收缩。

    2025年04期 v.44;No.511 52-5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03K]
    [下载次数:10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正交实验法的市政污泥热干化过程模拟研究

    武广龙;

    针对某地市政污泥热干化过程进行模拟计算,运用正交实验法研究市政污泥的含水率及温度、空气温度及流量对污泥热干化能耗的影响。结果表明,污泥热干化的蒸汽单耗随着污泥含水率的增加而逐渐降低;空气温度、污泥温度对蒸汽单耗的影响规律相似;污泥热干化的蒸汽单耗均随着2个因素的增加呈线性降低;空气流量的增加会使蒸汽单耗呈线性增加;污泥含水率越高,污泥温度、空气温度、空气流量对污泥热干化蒸汽单耗的影响呈减弱的趋势;对蒸汽单耗的影响因素排序为:污泥含水率>空气温度>污泥温度>空气流量;对热效率的影响因素排序为:污泥含水率>空气温度>空气流量>污泥温度;在实验研究范围内,最优工艺参数为湿污泥含水率为80%、湿污泥温度为60℃、空气温度为60℃、空气流量为4 000 m~3/h,此时的蒸汽单耗为1.097 t/t H_2O,热效率为79.85%。

    2025年04期 v.44;No.511 56-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12K]
    [下载次数:24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人工神经网络的板式换热器热阻和能效预测模型研究

    宋坤卿;陈镜如;孙燕华;

    针对板式换热器的能效和热阻预测需求,以冷流体和热流体流量为输入参数,以热阻和能效为输出参数,构建板式换热器人工神经网络模型,通过超参数分析确定最优模型参数,考虑冷热侧流体的进出口温度分别建立2组对照模型,并结合SHAP分析给出各热力参数对热阻和能效预测的边际贡献。结果表明,冷热流体流量作为输入的人工神经网络模型具有更好的预测性能,预测热阻和能效的最大相对误差为3.08%和5.97%;冷热流体流量是人工神经网络模型输出重要的影响因素,在构建模型和训练集选取时应优先考虑。

    2025年04期 v.44;No.511 61-6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89K]
    [下载次数:2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生物质振动炉排锅炉燃烧调整优化试验研究

    种西虎;吴震坤;宁新宇;

    以某130 t/h生物质振动炉排锅炉为研究对象,通过燃烧调整试验研究不同配风方式对锅炉燃烧状况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 MW负荷条件下,当前端一次风开度分别在100%、75%、60%时,对前端一次风关小过程中,炉膛出口烟气CO含量呈现先减小后增大的趋势;在22 MW负荷条件下,将前端一次风开度由100%关至75%,燃尽风开度由10%关至0,前墙二次风开度由10%开至20%,保持其他运行参数不变,炉膛出口烟气中CO含量峰值由1.33%降至0.03%,灰渣中生料大量减少,从而提高了锅炉运行经济性。

    2025年04期 v.44;No.511 66-6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99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新风系统管道设计及其换热器流场分析

    黄忠文;李聪学;马天茨;赵匡延;郭时敏;徐钦旭;

    为解决新风系统能量损耗大及能量利用率低的问题,对新风系统管道进行结构设计优化。采用Taguchi实验法,设计不同喇叭口斜面与屋顶法线方向夹角(30°、45°、60°)的喇叭形风口,对比分析不同张角下的风速变化,并对换热器流场进行CFD分析。结果表明,当喇叭口斜面与屋顶法线方向夹角为45°时,换热效果最佳,平均风速增长为0.68 m/s;利用CFD分析换热器流场,增加干扰板后换热效果明显增强;过滤层为2层时对风速和空气质量的影响较小;在2 m/s和5 m/s的空气流速下,出口中心处的稳定风速分别提高了33.3%和24.4%。

    2025年04期 v.44;No.511 69-7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212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节能技术与应用

  • 医院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节能改造与运行评价研究

    冯俊涛;

    以山东某医院洁净手术室空调系统为研究对象,分析该系统在现有设计和运行中的问题以及改造后的实际效果,并通过优化新风集中处理系统和独立冷热源系统,提出包括双表冷器设计和四管制风冷热泵机组的改造方案。结果显示,改造可明显提高系统的能效,降低运行成本,改善手术室内的温湿度环境,对医院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44;No.511 73-7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卷包车间高速卷烟机冷却水系统优化研究

    吴壮;甄爱陈;

    针对卷包车间高速卷烟机冷却水系统的现状进行深入分析,指出当前系统存在能效低下、空间占用大和故障率高等问题,并通过对车间冷却水系统进行优化设计,提出集中供应冷却水、优化机房布局以及引入先进监控与自动控制技术等措施。结果表明,措施实施后,系统能耗明显降低,整体节能率达到16.7%;优化冷却水系统能够提高能效利用率,确保设备的稳定运行,促进卷包车间的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v.44;No.511 76-7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3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炉水检测管道的冷却及热回收再利用的设计研究

    李广超;白永珍;

    为解决锅炉连续排污过程中炉水检测管道上电导率检测仪因处于高温、高压环境造成损坏引起的锅炉安全、能源浪费等问题,自主设计研发、安装和调试炉水检测管道的冷却及热回收再利用系统、冷却-热交换装置。结果表明,炉水检测管道内炉水平均温度降低了55.9%,冷却水出口平均温度上升了10.1%,排污率下降了21.9%,每个生产季节约标准煤约20.295 t。

    2025年04期 v.44;No.511 79-8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71K]
    [下载次数: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全时段超大型电解铝烟气脱硫技术开发及效益分析

    秦学深;曹晶晶;高学全;

    针对电解铝行业脱硫需求,开发全时段超大型电解铝烟气脱硫技术,以典型工程为研究对象,从全时段运行、超大型脱硫核心工艺优化和超大直径塔体结构等方面介绍该技术。结果表明,与传统技术相比,采用该技术建设投资节约800万元(降幅8.4%),年运行成本降低238.3万元(降幅11.4%),劳动定员减少20人,二氧化硫年排放量减少283.8 t (减幅31%)。该技术投资少、运行成本低、环境效益明显,适用于新建和改扩建项目。

    2025年04期 v.44;No.511 82-8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0K]
    [下载次数: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钢铁厂蒸汽平衡的优化分析

    单程程;石杨;许卫东;

    以北方某新建年产量340万t的长流程钢铁企业为研究对象,针对全厂蒸汽平衡问题展开优化分析,通过调研蒸汽的产生与消耗情况,结合传统蒸汽平衡方法的不足,提出一系列优化措施。结果表明,根据优化后的蒸汽平衡结果,非采暖季富裕蒸汽量最大为87.2 t/h,建议配置12 MW发电机组,可以增加全年外送供电量4 000万kWh,减碳量约16 000 t,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2025年04期 v.44;No.511 85-8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371K]
    [下载次数: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基于能耗精准调控技术的卷烟厂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应用

    解伟鹏;杜权臻;李航;叶玉强;池金;王磊;

    以陕西某卷烟厂能耗管理系统为依托,根据车间空调热湿负荷需求动态调节供热系统控制程序,实现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的优化运行,通过对锅炉、地源热泵、空调系统及各车间能耗数据分析,验证锅炉蒸汽余压供热及地源热泵辅助供热的可行性,并提出基于能耗精准调控技术的卷烟厂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设计及实施要点。结果表明,地源热泵系统供热能效提升16.82%,锅炉系统天然气消耗量减少25.8万m3/a,单箱综合能耗将下降1.15千克标准煤/箱,多热源联合供热系统年节约经济效益约72.42万元。在满足车间环境温湿度均能够达标条件下,锅炉直接供热、蒸汽余压供热和地源热泵供热之间按低能耗原则自动切换,有效降低锅炉运行能耗以及卷烟厂单位产值综合能耗。

    2025年04期 v.44;No.511 88-9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3741K]
    [下载次数:1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换热站分段调控改造的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性分析

    赵广飞;

    针对城市集中供热系统中换热站能耗偏高的问题,实施分段调控改造研究其节能效果,并采用实地测量与理论分析相结合的方法,对改造前后系统运行参数进行对比。结果表明,改造后热源利用率提升300%,年煤耗降低7 800 t,供热覆盖率达85%,为城市供热系统节能提供了参考。

    2025年04期 v.44;No.511 93-9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53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热电锅炉运行中的节能诊断与优化方法研究

    叶海斐;

    针对热电锅炉运行节能优化问题,以某热电厂超临界机组锅炉为研究对象,分析热电锅炉能量转换过程与系统能效;通过热力学计算和数值模拟,构建包含热力循环系统、燃烧过程和空气动力学的多维度数学模型,并在此基础上建立多目标约束下的运行参数寻优模型;在工程实践中,对600 MW机组配套锅炉进行本体与辅机系统技术改造,开发智能监测与控制系统。结果表明,改造后锅炉热效率从91.2%提升至93.5%,年节约标准煤4 650 t;探索了基于数字孪生的预测性维护和自适应优化控制系统等技术,为热电锅炉节能优化提供了参考。

    2025年04期 v.44;No.511 96-9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41K]
    [下载次数:3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低碳环保与节能减排

  • 基于夜间灯光数据的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源碳排放时空演变特征分析

    李璐璐;徐国良;邓光蔓;杨漫;吴智健;凌雨楠;

    基于DMSP-OLS/NPP-VIIRS夜间灯光数据以及能源消耗统计年鉴数据,模拟2005~2019年长江中下游地区的能源碳排放总量,并采用全域空间自相关分析、高低聚类分析以及局域空间自相关分析等方法,分析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源碳排放的时空演变特征。结果表明,长江中下游地区能源碳排放与夜间灯光总值具有较强的相关性,R~2均在0.8以上,平均相对误差为1.49%,模拟精度较好;2005~2019年,研究区能源碳排放总量整体呈上升趋势,江苏省能源碳排量最高,浙江省次之;研究区能源碳排放呈现显著空间正相关,从空间上看,江苏省、浙江省以及上海市能源碳排放整体较高,个别省会城市也出现较高碳排放量,江西省能源碳排放总量最低。

    2025年04期 v.44;No.511 99-10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915K]
    [下载次数:5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工程量清单的建筑施工碳排放测算与评价

    蔡献泉;

    为解决建筑施工过程中的碳排放测算与控制难题,实现新建建筑项目工程造价与碳排放预算的管控,基于工程消耗量定额、造价材机库以及相关碳排放因子数据库,针对施工阶段,构建一种基于工程量清单的碳排放测算方法。以某学校新建建筑项目为研究对象,对其施工碳排放进行测算,并对项目建设过程中的CO_2排放进行评价分析。结果显示,该案例的碳排放总量为2 862 672.65 kgCO_2,单位面积碳排放强度为609.08 kgCO_2/m~2;工程项目平均产值碳强度为5 247.72 kgCO_2/万元,平均排放系数为429.26 kgCO_2/m~2,其中基坑支护工程的产值碳排放强度是项目平均产值碳强度的2倍,而楼地面工程、内墙面工程和天棚工程的产值碳排放强度均超过了6 000 kgCO_2/万元。

    2025年04期 v.44;No.511 105-10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9K]
    [下载次数:1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基于BIM 5D技术的工程项目精细化管理及碳排放研究

    李春晓;王骏楠;秦美娜;赵志航;

    以某污水处理厂为研究对象,创建其三维模型、成本模型、进度模型,并将三者集成于BIM 5D平台系统中,实时模拟污水处理厂的施工过程及进度成本;对比模拟数据与实际数据,对工程项目进行精细化管理,并基于BIM 5D平台数据库,计算工程项目的碳排放量,找出建筑工程项目中碳排放的主要因素,提出减碳建议。研究表明,BIM 5D技术可以有效提升工程管理水平并实现碳减排目标。

    2025年04期 v.44;No.511 108-11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033K]
    [下载次数:1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河北省农村地区清洁取暖碳减排方法学研究

    袁小雪;刘伟;李润;李朋朋;

    分析农村清洁取暖的环境效益、技术路径和经济性,提出一种核算方法学。选取河北省某清洁取暖项目作为研究对象,核算其2018~2022年的碳减排量。结果显示,该项目共减少温室气体排放255 302 tCO_2e,平均每个取暖季减少51 060 tCO_2e。编制的方法学具有科学性和可操作性,为农村地区清洁取暖项目减碳量核算提供了参考。

    2025年04期 v.44;No.511 111-11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16K]
    [下载次数:2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双碳”背景下分布式光伏发电系统在现代化大型水厂中的碳减排效益

    李佳林;王洋;宣小军;张光辉;马天添;

    以合肥市某新型现代化大型水厂为研究对象,深入探讨“光伏+供水”模式在实现“双碳”目标中的关键作用。结果表明,该光伏系统25年年均发电量约为151.65万kWh,可节约45.6吨标准煤,减排二氧化碳125 t,预计节省成本1 457.32万元。光伏发电系统对于自来水厂提升能源利用效率、降低能耗成本以及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效果明显,具有较高的推广实践意义。

    2025年04期 v.44;No.511 115-118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19K]
    [下载次数:35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2 ]
  • 高校公共机构碳排放特征及基准线研究

    廖买利;饶才金;陈群;

    “双碳”背景下,建设低碳校园是高校发展的重点工作。基于80家典型高校公共机构的能源消费数据,采用公共机构温室气体核算方法,对高校公共机构的碳排放总量、碳排放源结构及碳排放强度进行统计核算,分析高校公共机构的碳排放特征和碳排放基准线。研究表明,不同高校的碳排放总量和强度差异较大,电力消耗的间接排放是高校公共机构碳排放的主要来源,高校公共机构的碳排放约束值、基准值和引导值的基准线分别为22~24 kgCO_2/m~2、15~16 kgCO_2/m~2和10~12 kgCO_2/m~2。

    2025年04期 v.44;No.511 119-12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70K]
    [下载次数:9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垃圾焚烧发电厂污废水“零排放”技术研究

    王维;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和垃圾产量的逐年上升,垃圾焚烧发电作为一种有效的垃圾处理方式得到了广泛应用,但在焚烧过程中产生的污废水若未经处理直接排放,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阐述垃圾焚烧发电厂中垃圾渗滤液、除盐水制水浓液、循环冷却水池排污水等污废水的特点,以某发电厂为研究对象,对其采用的废水高效处理+中水梯级利用工艺展开研究,包括中水梯级利用技术方案、设备选型、工艺调试与优化等方面,并对该技术方案的实施效果进行评估。结果表明,该方案在环境效益、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方面均成效明显,能够实现污废水的“零排放”,为垃圾焚烧发电厂的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4;No.511 122-125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618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问题探讨

  • 基于烧结厂余热回收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及其性能分析

    刘延江;李博;苑亚;张华;江兆伟;

    为提高液态空气储能技术的往返效率,创新性提出一种基于烧结厂余热回收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建立基于烧结厂余热回收的液态空气储能系统的热力学模型,并针对3种设计参数和运行参数进行性能分析。结果表明,提高余热回收换热器高度、降低进气流量、增加膨胀级数均有利于提高系统效率,且系统往返效率可达183.71%,明显高于独立液态空气储能系统。该研究可为液态空气储能技术在工业余热回收领域的应用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4;No.511 126-13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2347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第二类吸收式热泵蒸汽压力影响因素模拟分析

    杨光耀;匡胜严;周如愿;陈榆;杨曙光;

    基于第二类吸收式热泵原理,建立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数学模型,并对制取的蒸汽压力的影响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由于溴化锂溶液在高温下具有腐蚀特性,其工作温度应控制在165℃以下,且在此条件下第二类吸收式热泵最高蒸汽制取压力为0.44 MPa;蒸汽压力与机组内的吸收压力和溶液浓度密切相关,吸收压力和LiBr溶液浓度越高,制取的蒸汽压力越高;降低余热水进口温度、提高余热水进出口温度差以及冷却水温度,均会引起LiBr溶液浓度和吸收压力下降,从而降低蒸汽压力;在相同条件下,余热水逆流(先进蒸发器再进发生器)降低了溶液浓度的同时提高了吸收压力,但吸收压力提升更明显,制取的蒸汽压力比顺流略高。

    2025年04期 v.44;No.511 131-13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54K]
    [下载次数:12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超临界墙式切圆锅炉二次风量均流技术研究

    李斌;吴震坤;唐文;杨阳;

    针对某电厂640 MW超临界墙式切圆锅炉在低负荷运行中存在的水冷壁壁温偏差大问题,对现有二次风箱按照1∶1比例进行建模,并在50%低负荷下进行流场数值模拟;研究二次风箱各出口速度分布和流量分配情况,根据模拟结果对出现的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合理的流场优化方案。结果表明,现有二次风箱结构设计存在缺陷,各燃烧器风量分配不均,风道总压降大,在增加导流板及气流分配器后,实现了各燃烧器喷口二次风流量的均匀分配,降低了风道总压降,提高了低负荷下燃烧的稳定性,为同类型机组改造提供参考。

    2025年04期 v.44;No.511 135-13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994K]
    [下载次数: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1 ]
  • 630 MW机组凝汽器清洗系统的改进与评估

    吴俊杰;王智刚;王广涛;龚春阳;杨鹏;李云;

    采用集中式胶球清洗方案,包括感应磁场预处理系统、实时寻优的主控系统、带排污泵的发球装置和专用回收系统,对某630 MW机组的凝汽器进行改进以及性能测试评估。结果表明,改造后凝汽器清洁系数由0.651提升至0.956;总体传热系数由2 428 W/(m~2·K)提升至3 542 W/(m~2·K);端差由3.4℃降至1.8℃;压力均值由4.35 kPa降至3.92 kPa;机组煤耗降低了1.3 g/kWh。该项目采用的凝汽器清洗方案,对提升机组发电效率、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44;No.511 138-141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58K]
    [下载次数:11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高温高压蒸汽管道应力分析及优化调整

    屠博;李立瑶;程勇明;秦亚东;

    高温高压蒸汽管道在运行过程中,会受到内压、重力、热胀冷缩、端点附加位移等多种因素的作用,可能导致管道产生应力集中、疲劳破坏等问题。通过应力分析,可以评估管道在各种工况下的受力情况,确保管道在设计条件下具有足够的强度和稳定性,防止因应力过大而引发的事故。以某电厂高温高压蒸汽管道为研究对象,对管道应力分析及其优化调整过程进行探讨。结果表明,经治理,该电厂管道达到了管道系统安全运行的目标,为解决此类问题提供了参考。

    2025年04期 v.44;No.511 142-144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552K]
    [下载次数:26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水泥厂低温废气余热节能利用研究

    李东祥;

    为了提升水泥厂能源利用效率,减少能源消耗与环境污染,介绍水泥厂概况及其生产线余热量的详细计算,深入分析低温废气余热的循环节能利用潜力,设计余热发电装机方案,构建高效余热电厂热力系统,优化余热节能与引送风系统,并提出技术策略与实施方案。结果表明,水泥厂低温废气余热节能利用能够明显降低生产成本,有效减少碳排放,对促进水泥行业绿色转型和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2025年04期 v.44;No.511 145-147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787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综述

  • 基于知识图谱的城市交通碳排放研究综述

    孙华夷;段宇洲;

    为整体把握城市交通碳排放研究现状、热点和趋势,以Web of Science核心数据库和中国知网数据库为数据源,借助CiteSpace软件绘制可视化知识图谱。结果表明,文献发表数量逐年增加,研究深度不断提高,研究热度持续上升;领域内的主要研究力量分布在中国、美国和英国,且其具有较大学术影响力的科研机构和作者群体;两数据库中的热点关键词类别具有一致性,但研究主题各有侧重,其中WOS文献侧重于空气污染、能源效率以及城市建成环境的影响机制等,而知网文献侧重于交通低碳发展、机动车排放核算和低碳路径;机动车碳排放测算、碳减排和可持续交通是未来研究热点和发展趋势。

    2025年04期 v.44;No.511 148-152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4485K]
    [下载次数:37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暖系统研究现状及发展前景

    张喜明;杜洋洋;陶进;

    介绍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暖系统的组成,结合国内外学者的研究,对储热水箱、地埋管、系统运行参数、系统运行优化以及国内外工程实例等方面进行分析,阐述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暖系统虽然在减少能源消耗和降低碳排放方面具有明显优势,但在热量损失、储热效率和经济性等方面仍需要改进,并从储热材料优化、系统设计优化、经济性和成本效益以及环境影响等方面提出未来研究的方向。研究表明,未来太阳能跨季节储热供暖系统研究应注重提高储热效率,降低系统成本,并减少环境影响,以推动技术推广。

    2025年04期 v.44;No.511 153-156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846K]
    [下载次数:48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节能技术与传统建筑融合的优化策略研究

    段怡慧;

    采用多目标优化方法,优化节能技术的选择和实施,在不同地理位置的传统建筑中应用智能照明系统、智能HVAC系统和综合智能系统等,并验证这些技术在提升建筑能效和经济效益等方面的实际效果。结果表明,这些技术明显提升了建筑的能效,降低热流密度,优化室内温度,节能效果达22%~31%;可再生能源系统具有良好的经济性和环保价值;智能控制系统有效降低了能耗,并提高了用户满意度。通过科学的节能技术应用,可在不破坏传统建筑文化价值的前提下,实现其可持续发展。

    2025年04期 v.44;No.511 157-160页 [查看摘要][在线阅读][下载 1425K]
    [下载次数:20 ] |[网刊下载次数:0 ] |[引用频次:0 ] |[阅读次数:0 ]
  • 下载本期数据